我国农田灌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作者: 林世皋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灌溉排水 关键词: 唐徕渠 蓄水灌溉 科学技术成就 河套灌区 塞外江南 安邦治国 灌溉面积 节水灌溉 引漳十二渠 农田灌溉 
描述: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农业古国,兴修水利、发展灌溉从来是历代安邦治国的一项重大国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为世界赞誉的灌溉科学技术成就。四川的都江堰,造就了著名的天府之国;黄河河套灌区,形成了塞外江南;新疆的坎儿井,被誉为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四大古代水利工程;安徽的芍坡(即安丰塘蓄水灌溉工程);河北的引漳十二渠;陕西的郑国渠;广西的灵渠;宁夏的唐徕渠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农田灌溉的发展业绩。
当归产区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分布及其与海拔、土壤类型的关系研究
作者: 顾志荣  丁军霞  梁馨月  张亚亚  王亚丽  孙宇靖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药材 关键词: 海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当归 原子吸收光谱 矿质元素 土壤 
描述:目的:探讨当归产区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海拔、土壤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ICP-MS及AAS测定13个当归主产县共103批土壤样本中的15种矿质元素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偏相关以及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当归产区土壤中的Mg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d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Pb、Cd、As、Cu、Cr及Ni等6种有害重金属元素与海拔呈负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可将103批土壤样本分为5类,第Ⅰ类土壤类型以黑土、黑麻土及黑砂土为主,第Ⅱ类以黄土为主,第Ⅲ类以褐土为主,第Ⅳ类以红土及灰褐土为主,第Ⅴ类以黑土、黑麻土、灰褐土及...
开发利用发酵残渣改良盐碱土的研究
作者: 张金龙  王振宇  张清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关键词: 发酵残渣 盐碱土改良剂 小麦 土壤改良 
描述: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以生物发酵残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盐碱土改良剂的改土培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盐碱土改良剂能明显降低盐碱土pH值,土壤酸碱度约降低约0.5 pH单位;利用盐碱土改良剂改良盐碱土应控制其施用量,不能超过30 000 kg.hm-2,施用量过高将增加土壤盐分;盐碱土改良剂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施用盐碱土改良剂提高了小麦产量,小麦最高增产达1 249.5 kg.hm-2,但不同施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干旱气候条件下灌溉方式与灌水定额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作者: 刘佳  张玲丽  颉建明  徐秉良  郁继华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国沙漠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灌水定额 辣椒 干旱气候 生长 
描述:以色素辣椒"美国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气候条件下两种灌溉方式(畦灌和膜下滴灌)和6种灌水定额(30.0、37.5、45.0、52.5、60.0、67.5mm)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畦灌方式时,45.0mm灌水定额下的辣椒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产量等指标综合表现较好,最终产量达到12 655.890kg.hm-2,比52.5、60.0、67.5mm灌水定额下的产量分别高11.7%、14.2%、27.1%;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时,45.0mm灌水定额下的辣椒长势最好,最终产量高达14 843.295kg.hm-2,比52.5、60.0、67.5 mm灌水定额下的产量分别高10.0%、1...
干旱区农田排水系统演变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许文强  韩其飞  王渊刚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干旱区研究 关键词: 农田排水系统 干旱区 生态效应 绿洲 
描述:在干旱区流域绿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不断改进的盐渍化治理过程,这导致在绿洲下部与临近荒漠区广泛形成农田排水系统景观,但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还不清楚,限制了全面认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过程。利用航片和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图论网络分析和景观连通性模型,分析农田排水系统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与格局;采用缓冲区分析、空间地统计模型、GIS相关性分析和群落多样性测度等方法,研究农田排水系统演变对廊道效应、土壤性状、土地利用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经过改进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研究农田排水系统演变对区域碳、水循环的影响,探讨农田排水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化对干旱区人类活动的生态...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模式的研究
作者: 马金虎  刘学琴  郭强  张秀珍  马彦山  陈娟  王瑞琴  兰保国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农业科学研究 关键词: 节水 灌溉模式 春小麦 研究 
描述:黄河流域缺水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今后有可能成为制约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业生产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在引黄灌区小麦套种玉米种植方式上小麦产4500 kg/hm2左右的生产水平下,模拟了5种灌水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灌头水的前提下,小麦全生育期灌4次水能够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获得最高产量,在水资源正常情况下,应采用此灌水模式。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从节水和提高水效益的角度考虑,可采取全生育期灌3水的控灌方式。全生育期灌水超过4次,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宁夏中部干旱带覆膜沟灌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作者: 汤英  李金娟  韩小龙  仝炳伟  徐利岗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节水灌溉 关键词: 宁夏中部干旱带 覆膜沟灌 玉米 灌溉制度 生理指标 
描述: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设立试验区,以覆膜沟灌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水分处理进行田间试验,依据作物根区土壤水贮存量、生理指标及产量水平等参数,研究确定合理覆膜玉米沟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沟灌玉米0~60cm土层土壤水变化幅度最大,20~40cm是主要贮水层,不同水分处理贮水量变幅为3~138.8m3/hm2;光合有效辐射呈抛物线形规律变化,灌水后均有所下降;蒸腾速率呈单峰型,水分处理不同蒸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不同;高水分处理玉米净光合速率较高,且有明显"午休现象";灌溉定额3 900m3/hm2时产量最高为15 300kg/hm2,2 700m3/hm2时产量最低为13 770kg/hm2,灌溉水量在...
固原市原州区玉米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 魏兰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甘肃农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膜下滴灌技术 玉米 推广 应用 
描述:固原市原州区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玉米,且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长,但原州区普遍以大水漫灌为主,成本大,效益低,应推广应用玉米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
咸水资源农业灌溉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 王艳娜  侯振安  龚江  肖丽  马丽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国农学通报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作物 盐分 咸水灌溉 土壤 
描述:灌溉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的解决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从咸水灌溉对作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咸水灌溉技术以及咸水灌溉条件下的改良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的研究进展,为合理的利用咸水资源进行灌溉提供指导。从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现状来看,膜下滴灌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效的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利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咸水灌溉,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如何从流域或区域尺度上评价咸水灌溉的影响,并从更大尺度维持盐分平衡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古代湟中的农田水利
作者: 田尚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农业考古 关键词: 海晏县 贵德县 重要支流 青海省东部 湟中 西宁府 乐都 允吾县 湟源 甘肃省兰州市 
描述:在古代,人们一般谓湟水两岸羌人所居之地为湟中,即湟水流贯其中之意。《资治通鉴》卷六十七胡三省注:“湟水源出西海盐池之西北,东至金城允吾县入河。夹湟两岸之地,通渭之湟中。”《西宁府新志》卷三曰:“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卷四又曰:“湟水其源出西塞外,流入(西宁)县治,古湟中之名繇是水也。”湟水又名西宁河,是黄河上游一条重要支流,在今青海省东部,源出海晏县包呼图山,东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县、市,至甘肃省兰州市西达家川入黄河。全长349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支流大通河)为38,000平方公里。在地理学上,湟水
< 1 2 3 4 5
Rss订阅